動畫化雷達模擬輸出的生命體征:基於物理光學(PO)模擬輸出與28.5 GHz信道測量的對比

動畫化雷達模擬輸出的生命體征:基於物理光學(PO)模擬輸出與28.5 GHz信道測量的對比
概論
監測複雜環境中的呼吸、心率等生命體征以及其他肢體動作,是醫療健康到自動駕駛等衆多新興應用的基礎。設計能够遠程監測這些動作的雷達系統,既需要開展實際測量,也需要結合先進的機器學習算法。儘管相關應用前景廣闊,且驗證系統設計需要大量多樣化數據集,但現有文獻中關於多徑環境下人體運動模擬的研究範例仍十分有限。
爲填補這一研究空白,本文提出了一種精確模擬時變人體運動雷達回波的方法。具體而言,我們通過基於物理光學的模擬技術,采用解剖學精確的數學模型實現了呼吸運動動態模擬,幷利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在半電波暗室中搭建的28.5 GHz信道探測系統進行單站雷達測量驗證。實驗通過監測2米外受試者呼吸過程中相位與路徑損耗的時變特性,完成了模擬結果的實證檢驗。
基於生命體征傳感器的實測數據作爲基準,我們驗證了動態模擬結果與人體真實呼吸模式及心率的吻合性。實驗表明,模擬數據與十次呼吸周期的實測相位信號高度一致,路徑損耗的均方根誤差(RMSE)僅爲2.1分貝。
圖1. 測量實驗與模擬中人體對象的尺寸及其相對於接收天綫(Rx)的空間位置關係。接收天綫中心距地面高度1.53米,人體胸部與接收天綫水平距離2米,頭頂距地面高度1.82米。

圖5. 模擬相位與實測相位的對比結果
圖6. 模擬功率譜密度與實測功率譜密度對比
圖7. 模擬路徑損耗與實測路徑損耗對比分析
結論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基於開源軟件Blender構建高擬真人體模型的方法,幷通過WaveFarer雷達模擬工具實現了呼吸與心跳所致胸腔回波的動態模擬。經與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提供的28.5 GHz實測數據對比驗證,WaveFarer中的物理光學(PO)算法模擬結果呈現出2.1 dB的均方根誤差(RMSE)。
實驗數據同時顯示接收相位具有極高的匹配度。後續研究將拓展至站立、臥姿等不同人體姿態的散射特性分析,幷引入呼吸頻率、心率及其位移幅度隨時間變化的更真實人體運動模型。我們將通過WaveFarer的參數掃描功能優化模擬與實測的一致性,同時擬在模擬中加入表面粗糙度因子等參數,以研究衣物等附加噪聲源的影響。
S. Mukherjee et al., "Animating Vital Signs in Radar Simulations: Comparing Physical Optics Against 28.5 GHz Channel Measurements," 2024 IEEE Radar Conference (RadarConf24), Denver, CO, USA, 2024, pp. 1-5, doi: 10.1109/RadarConf2458775.2024.10548317.
© 2024 IEEE. Personal use of this material is permitted. Permission from IEEE must be obtained for all other uses, in any current or future media, including reprinting/republishing this material for advertising or promotional purposes, creating new collective works, for resale or redistribution to servers or lists, or reuse of any copyrighted component of this work in other works.